资深实战培训专家、教学设计专家

  • 擅长领域:
  • 主讲课程:
    培训与方法技能(5门) 1、©️版权课程《教学罗盘》 2、行动学习《将行动学习融入工作》 3、方法技能课程《复盘》 4、方法技能课程《问题分析与解决》 5、方法技能课程《组织经验萃取》 通用管理能力(2门) 1、©️版权课程《管理罗盘》 2、MTP通用管理课程《管理的本质》 员工课程 员工课程……
  • 邀请费用:
    22000元/天(参考价格)

王志涛--孩子们需要面向未来的教育

  • 浏览量:685
  • 来源:中华名师网
  • 2018-08-22

王志涛--孩子们需要面向未来的教育


现代教育制度最初建立的目标,并不是为了培养创新人才,而是为了培养合格的流水线工人。

       现代教育制度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工业革命。世界范围内,政府和企业主都意识到需要培养大量有知识和运算能力的产业工人。在这一目标下,现代教育制度逐步建立起来:教导学生循规蹈矩,不能违抗权威,因为那时的工人在工厂中不需要进行独立思考,他的主要任务是服从命令,按计划完成生产任务;重视数理化而轻视人文、艺术等学科,因为工厂最需要工人掌握数理化等运算知识,而审美能力与艺术素养对提高生产效率来说几乎没有任何帮助。

       这种实行已久的教育制度对19世纪、20世纪的全球经济发展切实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三中心论教育思想亦适逢其时。

 

       追根溯源,现在的传统的教学思想源于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凯洛夫(IvanAndreevichKairov,1893-1978)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五步教学法,即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五个环节,这被写进他的经典著作《教育学》一书,自此五步教学法影响了世界。解放初期我国教育全面苏化——苏联教育的基本观念、教育制度、教学模式以至教学方法被全盘接受,教育界开始沿用凯洛夫的五步教学法,凯洛夫所著的《教育学》也曾一度被奉为法典、圣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教师。甚至是今天,虽然有所变化,但仍离不开这一框框。

       而凯洛夫师承教育科学之父”——19世纪的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他强调知识的系统学习、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三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也因此,凯洛夫的五步教学法缺陷和弊端显而易见:其过分注重和强调教师的,忽视了学生的。学生作为学习知识的主体,在这种模式里几乎是看不到的。它缺乏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当代教育家、精英中学校长李金池在其主编的《中国课堂的奇迹》一书中如是说:

       “我认为,精英中学以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强行灌输,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外加棍棒式教育为特征的传统课堂,必然会破坏学生的学习生态,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能使学生变得麻木、呆板、消极、厌学,逼得学生把学校看成牢狱,把上学看成服刑。学生厌学了,不愿学习了,这时不要说培养什么创造性人才,就连升学率也无法保证。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成绩,必须下决心转变精英中学陈旧的教育观念,必须下决心推进课堂领域里的改革,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积极地探究,生动活泼地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大幅提高教学质量和升学成绩。


       另外,我发现精中的传统课堂教学不仅是低效的,还扼杀人的灵性、毁灭人的创新精神。钱学森曾多次地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我想原因就在于此。我认为精英中学传统课堂的基本特征是强行灌输,死记硬背,精中传统课堂的基本要求是唯师是从,唯书是从,老师讲的都是真理,不能质疑,书上讲的都是对的,背过就行;精中传统教学的实质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压抑、控制和束缚,在老师面前,学生俨然就是个奴才,没有独立的人格。结果,老师把学生的大脑禁锢了,把学生的独立性剥夺了。这种教育的结果,必然会使学生迷信权威,没有自信,不会独立思考。……我一直认为,按照新课改的精神,大力推进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既可以快速地提高教学成绩,也可以回答钱学森之问。

 

       其实哪里只是上面李金池校长描述的精英中学原来的教学是如此,一直以来的传统教学都是如此。在教师眼里,学生是等待知识填充的仓库容器,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甚至是唯一任务就是掌握系统的学科知识。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尽可能多的书本知识,教师常常无视学生内心的需求和动机,将外在的、产品化的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忽视了学生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体在知识学习中的情感体验、思维发展和完满精神世界的构建。学生获得的是部分、残缺不全、零碎、孤立、封闭、凝固、僵化的知识,惰性知识。

       在这种传统的教育制度下源源不断地走出了大量的学生,他们走向了建筑、生产型企业、化工厂、码头,他们让经济体系高效运作,让GDP迅猛增长。大部分年轻人只需学习一门技能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就可以应付一生。

       但是进入21世纪,网络技术迅速发展人类社会信息化,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发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世界已和前两个世纪完全不同;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在迅速淘汰科技含量低的工作,与此同时提高新工作的技术门槛,社会的中坚阶层不再是从事体力劳动的蓝领工人,而是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用脑力进行创造性劳动的白领——聪明才智和创造性将是社会的主宰,而这些都是由21世纪的新知识分子所拥有和掌握的。这个新社会需要通过创造性思维找到解决难题方法的人,他们亦能创造崭新的事物。这个社会崇尚能够创新的人,比如乔布斯、埃隆·马斯克、马克·扎克伯格。

       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AlvinToffler)在其《权力的转移》中指出,21世纪的新知识分子是最有实力、最有革命性和最有发展前途的新阶层,托夫勒用权力转移来概括他们在新世纪的统治地位。其根据是:创造巨额财富的再也不是机器、工厂和矿山等基础性资源了,而是科技、互联网和信息——在信息社会,基本的衣食住行需求早已得到满足,人们需要更有品质、更有格调的产品及服务,人们越来越追求内在体验。而要设计、生产出来这样的产品及服务,就需要人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在科学、艺术和人文中获得灵感。


       美国经济学家凯西·戴维森(CathyDavidson)指出:当今学校执着于教导我们的小孩以古老的方式去应对他们长大后的经济局势……可预见的是,2011年入学的美国小学生,他们中有65%从学校毕业后,将从事目前并不存在的职业。可是,传统教育的变化却极为缓慢。我们80后在小时候还在听老一辈人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但是,我们不妨想一想:你过去学到的数理化知识有多少在工作中确确实实被用到了?或者可以想想,你在大学4年中学到的东西和你现在的工作是否匹配?

     传统教育往往强调对具体学科知识的掌握,是面向当下的,并不能适应现在所处的时代,更不能让我们应对未来。

 

      在传统时代,不缺少思想,而缺少资料,因此,那时更珍视学问家;而到了互联网时代,不缺少资料,而缺少思想,所以,这个时代呼唤思想家。始于工业革命的现行教育体系没有跟上时代。出生在21世纪的幼童已大量进入校园,当今的时代需要他们成长为富有创造力、能独立思考、有开创精神的新人类。如果现存的教育体系还用古老的方式教育他们,大部分校长和老师们仍然采用培养工人的方法培养他们,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

       孩子们需要面向未来的教育。我们不能把孩子塞到一个教育体系里,试图预测2045年什么热门,再去教孩子相应的知识。我们作为教育者要引导孩子主动对知识进行探索,帮助他们去主动建构活性知识而非惰性知识,让孩子养成通用的学习能力,比如好奇心和求知欲、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交互协作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无论以后时代怎么变化,孩子都能适应代,突破时空的限制。

    曾获诺贝尔和平奖的南非总统曼德拉(NelsonMandela)曾说,教育是最强有力的武器,你能用它来改变世界。

俞敏洪说:

任何时代的来临都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自己不愿意与时代共同前进。

本文节选自《教学罗盘:基于建构主义的整合教学模式》


 


需求提交

  • 您可以在这里提交您的培训需求:
  • 您的企业想培训什么课题?有多少人参加?培训人员层次?

    提交培训需求后我们会和您取得联系,为您提供最适合您的培训课程方案!


中华名师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0210720号-10

Copyright © 2010-2024 mingshi5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400-108-3721

周一至周日 08:00~21:00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