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量:614
- 来源:中华名师网
- 2015-03-27
从2010年开始,我进入了研发管理咨询行业,接触到中国国内的研发创新型的企业近千家。随着“中国创造”的崛起,中国企业生产的产品无论是质量,还是可靠性、用户体验、稳定性等等,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相比日本,德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国内产品质量的保证手段跟它们相差甚远,尤其在产品测试方面管理,国内企业普遍还是粗放式管理,产品开发完成后经过简单的测试就进行生产或发布,很多问题在产品发布之前没有得到解决,而遗留到客户现场。有些管理人员也尝试进行精细化的测试管理,如把研发测试和生产测试分开,但还是无论全面地保证产品质量,根据笔者从事测试咨询和培训的经验,目前产品测试管理面临主要问题如:
1、产品测试分为哪些阶段?如何做好产品全方位的测试?
2、对于短平快的项目,没有太多的说明文档,如何做好测试?
3、什么是测试设计?如何根据需求设计高效率的测试用例?
4、测试人员对产品了解不深入,测试力度不够,难以发现深层次问题?
5、如何在短时间和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尽可能测试出多的BUG?
6、如何更好对组员的测试质量监控?
7、TSE(测试系统工程师)如何培养?测试系统工程师和测试团队的关系是什么?
8、、单纯的手工测试,测试人员都疲了,测试效率低下,测试人员积极性不够
9、如何衡量测试的效率,及人员绩效考核?
10、如何激励测试团队和成员?
11、如何通过自动化工具来降低产品测试的成本?
12、产品测试如果度量,如何建立测试的标准及基线?
13、测试管理者、工程师应该如何跟周边部门如研发部、产品部等部门配合?
以上的问题是目前国内企业普遍存在的,总结起来主要在五个方面:
1)流程方面,目前很多企业的测试流程依然是孤立于开发团队的,测试流程不能从需求开始,导致测试的过程不完整,测试与其它部门不能有效的进行沟通与合作;另外,即使有了测试流程,但执行起来困难,测试以外的部门不太重视测试活动,公司的领导和管理层对测试管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技术方面,测试用例缺乏积累,没有建立测试经验库,测试的技术不能重用,不能投入专业资源对测试工具或测试平台进行研究。
3)组织方面,缺乏测试组织的支撑,测试组织附属于开发小组,没有独立。没有建立测试人员的职业通道,测试在公司组织结构中的地位较低,得不到周边部门的支撑。
4)人员方面,测试人员的能力参差不齐,大部分测试人员偏向于黑盒测试,缺乏系统级测试人才如TSE等,缺乏测试人员的激励和考核机制,测试人员的成就感较差,测试效率低下,不能有效支撑产品质量保证工作。
5)测试平台方面,没有建立测试平台,如学习平台,自动化测试平台,知识与经验共享平台,测试知识库平台等,不能有效积累产品业务和测试技巧。
根据笔者几年来的咨询和培训经验,总结出产品测试管理的五大利器,分别是严谨的测试流程、有规划的测试技术、分工明确的测试组织、复合型的测试人才、业务和技术并重的测试平台。用图型表示如下:
产品管理的五大利器.JPG
上图画出了产品测试的五大利器,如何打造这五大利器呢?
1) 端到端的测试流程,建立从需求开始到产品发布的全过程的测试流程,不是测试一个部门参与测试,而是所有的产品相关人员都要参与测试,每个人对于产品的付出可以通过测试来衡量工作完成的质量,只有产品开发或生产的每个角色的质量得到了保证,最终的产品质量才有保证。
2) 测试技术需要规划。比如测试的需求分析与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测试自动化的方法,如何将自动化技术应用到公司自身的业务中,很多企业在引进自动化测试工具时失败了,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没有做技术的规划,没有对技术进行预研。
3) 分工明确的组织。对于每个阶段的测试角色,需要划分清楚,这样才能真正有相应的责任人,开发人员的测试、测试人员的测试、生产人员的测试等等,各个环节的测试主体和测试重点是什么,需要进行明确的分工,而不是等产品出了问题而互相推卸责任。
4) 培养和招聘测试复合型人才。所谓复合型人才就是业务和技术以及沟通能力都符合测试要求的人才。一个合格的测试人员应具备业务技术、测试技能和软技能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5) 建立一通用的测试平台。根据公司的业务特点,建立相关的测试缺陷库和知识库,对测试的经验和技术不断的进行总结和更新,提高知识共享的效率和测试用例的复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