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心态与沟通技巧讲师

  • 擅长领域:
  • 主讲课程:
    《读历史,学管理》 《读历史,学沟通》 《读历史,学执行》 《儒家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 《国学中的团队智慧》 《弟子规与职业化塑造》 《国学智慧与领导力修炼》 《心性淬炼模块:幸福人生正心修身》 《行动铸造模块:幸福人生积善厚德》 《家庭熔冶模块:幸福人生家庭和谐》 《价值雕刻模块:幸福人生自我管理》 《企业融合……
  • 邀请费用:
    15000元/天(参考价格)

重读《大学》《中庸》感悟

  • 浏览量:1222
  • 来源:中华名师网
  • 2017-03-09

作者:王泽仁

(一)

前段时间,水源先生谆谆教导,希望我能将《四书》背下来。并反复叮嘱后学:“要做真学问,而不是假把式。”我问道:“何谓真学问?”水源先生回答道:“真学问就是真学真干,而不是寻章摘句而已。”在下不甚惭愧,遂于这几日清晨重读《大学》、《中庸》。

反复吟诵,细细品读,观照自身,发现《大学》、《中庸》对我触动最大的一个字是:“诚”。(三年前,我给自己取了个别号:诚戒先生)现摘录其中经典之语,附上后学个人之浅见,还望大方之家赐教:

 

《大学》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中庸》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真诚与否,是欺骗不了自己的,假真诚,内心不会有满足感和喜悦感,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就不会自然了。这就是所谓的“莫见乎隐,莫显乎微”了。一个人再想怎么掩饰自己的内心都是不可能的,能掩盖得了一时,掩盖不了一世。掩藏的越久,反而未来的代价越大。众目睽睽之下,大庭广众之中,心正者,自然有一股浩然正气,自信畅达,凛凛不为所动;心邪者,自然游移不定,四肢不畅,举手投足无不怯懦羞惭。

文中提出了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观念:慎独。唯有慎独才能诚意正心。在下认为,慎独有两层含义:一、自己独处时,别人看不到,也听不到,要谨慎自己的行为,此所谓“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也。想想我们自己,在一个封闭的空间,无人监督,我还是我吗?我还是社会之人吗?很多人这个时候已经不是人,而是兽了。二、在公众场合,要时时守护我们的心念。我们的心念,别人一时难以察觉,但我们自己知道,这就更需要谨慎了,佛陀所谓“正念”也。行为是很容易监控的,心念却不容易规正。人在社交场合大多是“匿怨而友其人”。言不由衷,现代人的通病。每天恶念、杂念、欲念、邪念丛生,又何来真知己呢?不过是蝇营狗苟、勾心斗角、驱名逐利之辈尔。

基于此,我们要牢记文中的六个字:“诚于中,形于外。”十目所视,十手所指,今日之伪善,总有一天会暴露无遗,戒之,慎之。

(二)

《中庸》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者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诚与善有关,一个人不明白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又如何能正确的坚守呢?只不过,圣人之善不强迫,不思虑,从容得体,顺乎天性。而普通人之为善,须先改过去恶,然后择善而从之,并持之以恒,坚守而不退转。《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德即指真、善、美;也是我们修身目的之所在,为的是返璞归真,去伪存真。亲民即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也。如何每日革新自己而不断精进呢?努力做到《中庸》里面这几个标准就好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十五字,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很难啊,所以文中接着就告诉我们要勇于探索、刨根问底、锲而不舍而切莫半途而废。在下最喜欢其中的一句话:“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我发现这个世界上,聪明人不一定有所成就,大概聪明者都自视甚高吧。我很喜欢《易经》里面的四个字:卑以自牧。人还是谦卑点好,唯有谦卑,人才会虚心,虚心才会好学,好学才能明理。我始终相信笨鸟先飞、日精于勤的明训。学问也好,工作也罢,没有捷径,唯有恪守“工匠精神”而已。先圣云:“物暴长者必夭折,功卒成者必亟坏。”还是“素其位”的好。

   天以诚化物,人以诚感人。有人天生至诚至性,孔子所谓“生而知之者”也。但大多数人都是“自明诚”,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的磨砺,不断的成长,不断的教育才明白真诚的力量。此所谓“学而知之者”也。无论哪一种,最后都能达到“止于至善”了。

   那么到底什么是至善呢?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至今还未找到确切答案。还请各位大才指点。

(三)

《中庸》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

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至诚不仅能够利己,开发自己的天性;而且可以利人,发掘他人的天性;更加可以化物,发挥万物的天性。中国人讲天、地、人三才。人是与天、地并列的第三极。那么怎么才能与天之创物、地之载物而并行呢?唯有至诚而已。这里的人应该理解为大写的人。

次一等的诚,即在某一方面真诚的人,至少可以感化他人。此所谓正己化人。我们如果还没有感化他人,或许是正己做的还不够。对工作不诚,何以得到领导的赏识?对朋友不诚,何以有生死之交?对爱情不诚,何以得到真感情?

 最高的真诚,是可以预知未来的。这是不是很玄的理论?你们是不是不信?这里我不做过多的论述,举一个小小的例子就可以了:我读初中时,政治考试特别想得第一名。所以对待政治科目的学习非常执着,心无旁骛。考试前一天晚上,我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在考场上做试卷。早晨起来考题记得清清楚楚,尤其是最后两道问答题,我不会做。第二天早晨,我提早起床,把那两道题背下来。上考场时,我翻开试卷,一看考题,我的天啊!和我昨晚做梦的考题是一模一样的。这是不是很神奇?古人讲:“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真诚的对待一件事情,对待一个人,连上天都会给你开路。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坚信不疑。此所谓:“至诚如神”啊。

祸福将至,必先知之,天下没有无缘无故的福,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祸。一个傲慢的人,行住坐卧趾高气扬,这叫自作死。一个谦卑的人,行住坐卧谦恭自持,这叫自积福。而外在的行为举止就是判断一个人富贵贫贱的最好征兆。

我很喜欢这四个字:“不诚无物”,也即“诚外无物”的意思。好像是唯心了点,但此“物”非彼“物”也。此中之“物”与“厚德载物”之“物”一体也。涵盖有形与无形二类。

《周易》有云:“闲邪存其诚,修辞立其诚。”至诚无时不在,无所不存,唯有如此,方能成己达人而化物。孔子曰:“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智仁勇,乃修“至诚”三达德。五伦之道(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君臣有义)乃修“至诚“五达道。有人安而行之,有人利而行之,有人勉强而行之。总之能去力行就是个君子了。

(四)

《中庸》

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  

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

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

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

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

 

有人能够做到真诚一时,却难以做到真诚一世。《诗经》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由此可见,善始善终,慎终如始有多难。至诚是永不停歇的,“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唯有恒者,才能知天命,才能得五福。要做到如天之高明、如地之博厚,岂是一朝一夕之功。想要做到老子所谓的:“死而不亡者寿”,达到悠久无疆的境界,又岂是庸庸之辈所能及。

孟子言:“人皆可为尧舜。”佛陀言:“人人皆可成佛。”他们说的只是可能性,并没说一定。天下芸芸者众,卓异者稀。水源先生说人分为三等:兽,人,圣。有些人还是兽,有些人半人半兽,有些人修成了人,极少数成圣。我想,穷我一生,能做个君子就好。但读完《论语》才发现,君子的标准很高,在下“任重而道远”啊。

修诚之人,最忌三心二意,惟精惟一方是根本之法。天地尚且为物不二,何况人呢?生命有涯,精力有限,人不能贪求过多,需要聚焦于自己的理想。《大学》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佛陀言:“戒定慧、闻思修。”“知止”是人生的大智慧。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清晰的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这才是“止”的境界。否则人就容易人云亦云,心浮气躁,随波逐流。

 文中言道,至诚之人,可以经纶天下,为世立法,顺应天地化物的规律,开万世太平之典要。此所谓:“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徵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天下之道,一也。不因时空而改变。无声无臭,循环无端。人应循法天地自然之道,天道乾刚,地道坤柔,四时交替,阴阳并行。或许唯有如此,人才真的可以达到庄子“逍遥游”的境界吧。我没有体证过,冒昧揣测。但我20岁出头就已经知道:大自然才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中国的哲学理论很多都是从自然中衍生而来的。

 对于独立的个人来说,可以有天地情怀,也须有家国责任。但最重要的是要落实到生活、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上。孔子曰:“道不远人。”真诚的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个物。这才是平凡的我们要努力去践行的。否则读再多的书也是假把式。孟子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我们大多数人不是“我不能”,而是“我不为”。

老子言:“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从细微处着手,感动自己,感化他人。虽不一定可以移风易俗,但至少可以无愧于心。

 

王泽仁

诚戒斋

2017228

 


标签:重读《大学》《中庸》感悟

需求提交

  • 您可以在这里提交您的培训需求:
  • 您的企业想培训什么课题?有多少人参加?培训人员层次?

    提交培训需求后我们会和您取得联系,为您提供最适合您的培训课程方案!


中华名师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0210720号-10

Copyright © 2010-2024 mingshi5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400-108-3721

周一至周日 08:00~21:00

在线咨询